焦点清晰 仝院士“态-靶-因-果”糖尿病处方策略
近年来,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,1994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仅为 2.5%,截至2008 年,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 9.7%,其中前期患病率为 15.5%,已超越印度成为第一大糖尿病人口国。
在2019年10月20日发布的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》中,两次明确提到了糖尿病:聚焦癌症、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、感染性疾病、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,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。针对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,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,推动研发一批中医康复器具。
糖尿病不仅是一种代谢病,它还是一种心血管疾病,是心血管疾病(CVD)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,和肿瘤也密切相关。有很多文献报道,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病率增高。
现代医学把糖尿病做了以下分型:大家都熟悉1型、2型糖尿病,这是常规的分类方法,2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的93%以上。但是我们在临床发现,同样是2型糖尿病患者,体型有胖有瘦,这两类患者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区别。
图片

图片
图片
现代医学糖尿病与中医消渴病两个概念在某阶段存在重叠。消渴是一组症状,或者可以称之为一个证;而糖尿病是一个疾病。糖尿病的某一阶段出现“消渴”,属于中医“消渴”范畴”,两者不能完全等同。然而按照消渴辨治糖尿病,难以取得满意疗效。
图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帝曰:”有病口甘者,病名为何?何以得之?”岐伯曰:”此五气之溢也,名曰脾瘅。夫五味入口,藏于胃,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,故令人口甘也,此肥美之所发也,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。肥者,令人内热,甘者令人中满,故其气上溢,转为消渴” (《素问·奇病论》)。
图片
以过食肥甘为始动因素、以肥胖为根源的肥胖型糖尿病归属于“脾瘅”范畴。
“脾瘅”阶段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,即发展为古代所论之“消渴”。
糖尿病不全等同于消渴,所以消渴只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阶段。
图片
消瘦型糖尿病:
主要特征:消瘦;
病因:多与遗传、体质、情志等因素相关,包括T1DM、1.5型糖尿病和部分T2DM;
范畴:消瘅。
肥胖型糖尿病:
主要特征:肥胖;
病因:肥甘厚味,久坐少动,致水谷壅滞,日久化热而成包括T2DM常伴脂、压、酸异常;
范畴:脾瘅。
图片
从文献可以看出,古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和理解是很全面的。
图片
图片
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的理论突破图片
理论创新实践,抓住核心病机,展示中医疗效。先来发掘每个阶段不同的核心病机:
郁:疾病早期,由于长期饮食积滞或情志不调等,使机体处于一种郁滞状态。
热:郁的基础上日久化热。热邪弥漫,波及脏腑,则见肝热、胃热、肠热、肺热、血热等。
虚:火热持续,耗气伤阴及脏腑元气,致虚象渐露,形成虚实夹杂。
损:由虚致损,表现为脏腑脉络的虚损,根本在于脉损(大血管)和络损(小血管、神经)。
当然,每一核心病机也对应不同证型。
图片
肥胖2型糖尿病归属于脾瘅。
“脾瘅”阶段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,即发展为古代所论之“消渴”。中满内热就是核心病机
二十一世纪,面对多因、疑难、复杂疾病,中医在整体观指导下的“调态”治疗,将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思路和注入极大的活力。
随着系统生物学地发展,中西医地融合,应运而生一种“态靶因果”临床辨治模式。
“态-靶-因-果”处方策略:
以病为纬,以态为经。在疾病不同阶段,经线的“态”会与疾病的纬线出现交汇点,这个交汇点就是态靶结合点。
在处方中选择态靶结合药可以一箭双雕。如果这味药还能顾上前“因”,后“果”,则可一箭多雕。
图片
中医通过调“态”治疗疾病,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优势明显,在复杂病因,或病因不明确的情况下,中医辨证论治的调态理念为疾病诊治提供一种思路。
参照西医的疾病框架,按照中医的思维,重新审视糖尿病的全过程,重新对其进行分期,抓住每个时期的“态”的核心病机,重新确立主要证候、治法、处方,包括靶方靶药。
中医应当充分借鉴现代医疗下对疾病全貌认知的成果,实现对疾病是全方位的、动态的、连续的认识,把握疾病的发展态势。
图片
以“病”为纬,在疾病横向认识上按病分期;
以“态”为经,在疾病纵向认识上虚层层剥离地分析,使治疗有的放矢,能极大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临床可操作性。
图片
图片
糖尿病在不同阶段核心态之下,仍需分析各具体证型,使治疗有的放矢。
微观定靶,可增强治病的精准性,不仅对疾病具有特定疗效的靶方靶药,对临床症状具有特定缓解效果的靶药,对理化指标也具有特殊效应的靶方靶药
葛根芩连汤为2型糖尿病(肠道湿热证)靶方。
中医的诊疗特色是辨证论治,2型糖尿病分为若干证型。团队通过证候调查,证实肠道湿热证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之一(30.7%),证候特点是臭粘便,黄腻苔。研究成果已被纳入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《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》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《糖尿病中医诊疗路径》,在全国中医院实施推广。
图片
葛根芩连汤临床研究结果显示:
图片
有效率水平非常高。
肾浊方为糖尿病肾病蛋白尿靶方:
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病例资料:糖尿病肾病Ⅲ期-Ⅳ期,有疗前疗后疗效指标记录,该患者是以肾浊方为主方的治疗者。
基础治疗:通过口服降糖药和/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。
干预治疗:经中医辨治服用汤药,每日1剂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研究结果表明:
给药12周后,中药组24h尿蛋白量降低,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(P<0.05)
与正常组相比,模型组α-actinin-4、nephrin蛋白阳性颗粒表达量减少,经中药治疗后阳性颗粒表达量增多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“症”是疾病最直观的外在表现。在所有症状中,主症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,反映了疾病的主要矛盾。
当症状突出,病势紧急,对症治疗往往能够迅速缓解紧急之势,急则治标。
知道了对症靶方,我们再来看一下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对症靶药:
黄 连 — 清热
天花粉 — 养阴
山萸肉 — 酸收
旋复花 — 降逆
科技的进步使得疾病的诊断更早、更精确,理化指标往往先于患者的主观感受而出现。循证医学证据表明,只有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指标达标,患者才能最大受益。我们要从认识上扩大“症”的范畴,将理化指标定义为微观的症,成为治疗的靶点。
图片
寻找态靶同调药物,实现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,并非中药西化。
中医药在治疗现代疾病中的短板——过分个体化靶方靶药——寻找相对固定的方药与疾病对应对糖尿病进行分类、分期、分证——从循证医学角度探寻有效的群体化治疗策略。以核心方为基础,进行临证加减,做到群体化治疗之上的个体化,切实提高中医疗效,才能实现和现代科学逐步接轨。
明确了糖尿病中国探索的过去和现在,那么未来又该如何面对呢?
下期内容,我们继续围绕仝小林院士这门课题进行详细解读。
图片
图片
365站群南京九虎古方中医研究院战略合作 教育培训 健康咨询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聚焦镜片 老中医7种常用的助眠中成药,千万别错过:1.养血安神片,2.安神补心芄,3.朱砂安神芄,4.天王补心丹,5.柏子养心芄,6.参芪五味子片,7.磁朱丸 下一篇:剖析深度 仅一味良药,对付腿抽筋有奇效,送给急需舒筋活络的中老年朋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