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镜像 十八张图带大家认识经络和循行,分享针灸图解,建议大家收藏保存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白话文识中医
365建站经络学说主要讲的是人体内的一整套“通道系统”。你可以把这些通道想象成一张覆盖全身的大网,这张网不仅仅用来输送营养和能量(也就是气血),还把我们的内脏、四肢、甚至面部的各个部位都联系在一起。经络这个词,其实包括了“经脉”和“络脉”两个部分。经脉就好比是主干道,分布在体内比较深的地方,走向比较固定,有一定的路线;而络脉就像是从主干道上延伸出来的小支路,它们在体内分布更广,有的在表面,有的在深处,两者共同作用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输网络。
同时,中医也认为,气血就像是人体的“燃料”和“建设材料”,只有经过这些经络的输送,才能把这些营养和能量及时送到身体的每个角落。正是因为有了经络的作用,人体内各个器官、脏腑和肢体才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。比如说,经典《灵枢·海论》中提到,十二条主要经脉不仅是体内气血流动的通路,还连接着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肢体。换句话说,经络就像一座桥梁,把看似孤立的各个器官和部位联系起来,使得身体能够协同运作,保持阴阳平衡、气血充盈。
那么,这套经络学说是怎么来的呢?其实,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观察到总结、再到理论建立的过程。古代中医师在观察人体时,发现血液会沿着一定的“线路”流动,还注意到体表有一些看起来像筋、肉的线状结构,这就为后人研究人体的内在通路提供了依据。同时,他们还发现,人体内很多现象都和自然界有类似的规律,比如说,古人把河流看作十二经水,把人体的十二条主要经脉作了类比;又有些特殊的通路,如奇经八脉,与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也有相似之处。这种“观物取象”的思维方式,使得经络学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中逐渐成熟起来。
《内经》这部经典对经络学说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十二经脉的起止、走向、以及它们和各个内脏之间的关系,还描述了气血在经脉中循环运行的规律,强调了“周而复始”这一特点。也就是说,气血在经络中不停地流动,就像环路一样,从来没有断过,这正是保持人体各项功能正常的重要保证。除此之外,后来的《难经》更是提出了“奇经八脉”的概念,补充说明了经络系统中除了十二正经之外还有一些特殊通道,它们在调节体内气血、平衡阴阳方面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。
除了理论方面,经络学说还为针灸、推拿、导引、气功等多种中医疗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比如我们在针灸时,就是根据经络的走向和穴位的位置来选择针刺的部位,从而调节气血、疏通经络,达到治病的效果。可以说,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预防保健,经络理论都是中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另外,经络不仅仅涉及气血的输送,还与人体的脏腑、官窍密切相关。中医认为,人体内的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,但这些器官之间又不是孤立存在的,而是通过经络相互联系、协调工作的。正因为有了经络,人体内部才能保持整体的平衡和和谐。比如说,当某个脏腑出现问题时,往往在相应的经络上会反映出疼痛、麻木或其他不适症状,这就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。
图片
读故事学中医
小王翻开笔记本,清了清嗓子,认真地说道:“老师,我最近在学习十二经脉的知识,但对它们的走向、交接规律,还有手足阴阳的分类,总感觉有些混乱。您能为我详细讲解一下吗?”
谢老师微微颔首,将手中的书合上,放在桌上,沉吟道:“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部分,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干。若想学好中医,必须对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了然于心,否则很难理解中医治病的根本原理。”
小王听得入神,赶紧在笔记本上写下“十二经脉——中医经络系统的核心”几个大字。
谢老师端起桌上的茶杯,轻轻呷了一口,随后缓缓说道:“十二经脉的命名,遵循'手足、阴阳、脏腑’三部分的原则。你先来说说,这其中有什么规律?”
小王低头思索片刻,说道:“手经行于上肢,足经行于下肢,所以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,称'手经’;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,称'足经’。四肢内侧的经脉称'阴经’,外侧的称'阳经’。阴经分为太阴、少阴、厥阴,阳经分为阳明、太阳、少阳。”
谢老师满意地点头:“不错。那么,阴经和阳经各自归属于哪些脏腑呢?”

小王想了想,答道:“六阴经属于脏,并冠以所属脏之名,如肺经、心经、肝经、脾经、肾经、心包经;六阳经属于腑,并冠以所属腑之名,如胃经、大肠经、小肠经、膀胱经、胆经、三焦经。”
谢老师微微一笑,轻轻敲了敲桌面:“你基本掌握了命名规则。不过,在临床运用中,仅仅记住名字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它们的循行路线和交接规律。我们来看看十二经脉的走向。”
小王赶紧翻开笔记,飞快地记录着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谢老师站起身,走到诊桌旁的解剖图前,指着经络图说道:“十二经脉的走向有一定规律,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有云:'手之三阴,从脏走手;手之三阳,从手走头;足之三阳,从头走足;足之三阴,从足走腹胸。’”
他一边说,一边用指尖沿着经络图划动:“手三阴经起于胸中,循上肢内侧走向手指端;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,沿上肢外侧走向头面部;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,下行至足趾端;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,经下肢内侧走向腹胸。”
小王认真地看着图,眉头微皱,似乎在努力理清脉络。他低声念道:“手三阴,从脏走手;手三阳,从手走头;足三阳,从头走足;足三阴,从足走腹胸……”
谢老师见状,笑着点点头:“背诵只是基础,更重要的是理解。比如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,络于肺部,然后沿上肢内侧走向大拇指,而与之相交接的是哪条经?”
小王思索了一下,眼睛一亮:“是手阳明大肠经!它起于食指端,沿上肢外侧上行,最终到达头面部!”
谢老师微笑道:“正是!这样,我们就能理解十二经脉是如何循行并相互交接的。”
谢老师继续说道:“十二经脉的交接有三大规律。第一,相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。例如,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,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。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?”
小王低头想了一下,随即答道:“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交接,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交接,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。”
谢老师满意地点头:“很好。第二,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。例如,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在鼻翼旁交接,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交接,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交接。”
小王跟着念了一遍,记在笔记本上。
谢老师接着说道:“第三,足、手阴经在胸中交接。比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交接,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在胸中交接,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在肺中交接。这种交接模式体现了人体经络的整体性。”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小王恍然大悟,感叹道:“原来人体的经络是如此严密而有序,十二经脉不仅是气血运行的通道,更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。”
谢老师点点头,目光深邃:“正是如此。十二经脉承载着人体的生命活动,理解其循行与交接规律,是成为一名优秀中医的基础。”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热点镜像 体内痰湿重、阳气不足的人,用好这个中成药,把阳气直接补到命门 下一篇:聚焦镜片 小小乙字汤,好用治痔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