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聚焦镜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专家视角 痰净,病才净!导痰汤,拔痰除病根,治好顽固痉挛,读罢余音绕梁

图片

(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方剂,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)

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方剂学》、《中药学》

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

不知你听说过没有,中医界对从医者有这么一番要求。这就是,德不近佛者,不能为医。智不近仙者,不能为医。

德要近佛,这个好说。面对患者,医者总得好好对待吧。

智要近仙,这个又得怎么理解呢?

我个人认为,就是眼光要毒辣,能看清楚患者的病根儿在哪里,病机变化发起的根源,在哪里。

把这个事儿看清楚,的确需要智慧,需要头脑。

对此,文老师远不达标。但是,我深知,在中医的方剂世界里,有很多可以直接拔出病根儿的方子。它们都是精良的武器。只要遇上明主,一定可以建功立业,帮患者解除痛苦。

接下来,我就想和你聊一张此类的方子。这就是导痰汤。

这方子,在二陈汤的基础上,加南星和枳实而成。基本配伍是半夏12克,天南星3克,枳实3克,陈皮3克,茯苓3克。

图片

365建站

它的作用,基本被归纳为燥湿祛痰,行气开郁。最初主治,是痰厥证,表现为头目眩晕,或痰饮壅盛,胸膈痞塞,胁肋胀满,头痛呕逆,喘急痰嗽,舌苔厚腻,脉滑。

好了,接下来,我们看下面这个故事。从中,咱们体会导痰汤到底是怎么治病的,它为何被看成可以“拔出病根儿”的方子。

话说有这么一个小孩,当时才8岁。

初诊的时间,是1987年的7月31日。

他怎么回事呢?大概在一年前,有那么一阵子,他特别容易腹泻。只要是吃了一点点稍微油腻的东西,他就拉肚子。

家长觉得这个事儿必须得解决,于是带孩子看医生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腹泻的问题确实缓解很多。家里人长舒一口气。

但是,好景不长。没过几天,家里人忽然发现,小孩子的手和脚,开始出现不由自主地痉挛、抽搐。一开始,是两到三天发作一次。后来,问题逐渐加重,以至于每天都发作,一天不下十次。每次3到4分钟。而且,发作的时候,小孩似乎神志清醒, 嘴巴里也不吐白沫,眼神也正常,一点都不像传说中的“羊角风”。

这到底是咋回事啊?家里人慌了,又带着孩子看中医。

刻诊,患者脉濡,苔白腻,舌淡红。家长表示,患者平时面色萎黄,食欲差,容易恶心欲呕。肌体有时候没力气,似乎特别沉重,不像别的小孩那么欢实。

查看小患者既往所有的检查结果,一切正常。

图片

了解到这些以后,回家提笔书方一首。但见:

党参、茯苓、制半夏、枳实、竹茹各10克,陈皮、制南星各6克,大枣5枚。

结果你猜如何?患者仅仅药用5剂,舌象痰浊逐渐化去,手足痉挛的现象明显减轻,每天发作四五次,每次大约两分钟。医家按照原方加减,继续投用。最终,患者手足不再抽搐,食欲和精神状态良好,随访期间一直未曾复发。

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。它最初刊载于1989年的《四川中医》上。

来,我们一起讨论一下。

你看,这个小孩子,主要问题是手足抽搐、痉挛。这个在中医里面,叫做瘛瘲。

它是怎么形成的呢?毫无疑问,是有内风。体内有风邪,像风吹树叶一样,把患者的手足“吹”得直动。

365建站微信二维码

那么,患者体内为什么会有风?

中医对此,常常认为阴虚动风、热盛动风等等。但是我们对照小患者的舌脉,苔白腻,脉濡,这和阴虚啊、热盛啊,完全对不上。相反,倒是有痰浊之象。

那说起痰浊,我们一下子就应该联想到, 患者发病之前,曾经有过频繁腹泻的病史。于是,我们就看到了脾虚二字。

对呀,恰是脾虚。脾虚,则运化失常,患者才有痰浊。也正是脾虚,所以患者平时面色萎黄,肢体困重,不思饮食,恶心作呕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可以这么说,脾虚,生痰浊。而痰浊,又恰恰可以困脾。两者相互影响,让痰浊越来越盛。终于,痰浊引动肝风,小患者开始抽搐了。

因此,这个小孩的病根儿是啥?是体内的痰浊。只要痰浊一除,肝风不受引动,脾气恢复健旺,一切的问题都会解决。

怎么解决痰浊这个病根儿呢?你看当时医家的用方:

党参、茯苓、制半夏、枳实、竹茹各10克,陈皮、制南星各6克,大枣5枚。

很显然,这是前面提到的导痰汤的运用。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南星、枳实。这就是导痰汤。在这个基础上,医家加入党参、竹茹、大枣。

其中,陈皮行气除湿。半夏燥湿化痰。茯苓健脾利湿。枳实破气化痰,消积除痞。南星,燥湿化痰。这基本就是导痰汤结构,主旨明确,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来消痰浊。

在这个基础上,加党参、竹茹和大枣。党参健脾扶正,竹茹清痰热。导痰汤加上党参、竹茹,基本有涤痰汤的影子,只不过少了一个石菖蒲。

总之,在这种调理之下,患者体内的痰浊一点点被化开。关键问题解决了,其他问题随之好转。

从这医案里,我们能看到,困扰小患者的病根,是痰。

图片

那在其他患者,其他疾病上呢?痰浊的影子,可以说无处不在啊。在面对痰浊这个顽固老对手的时候,导痰汤(包括在它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涤痰汤),就成了医家手上的一枚兵器。它干不了别的,专挖患者体内的痰浊病根儿。古往今来,其验案数不胜数。

文老师个人体会,在应对情志病的时候,如果遇到痰浊较盛的患者,导痰汤加减是必用方。在这个基础上,有淤血之象就化瘀,有郁热之象就清热。总体来说,它的效果还是确切的。

当然了,所有这些,有一个前提,就是医家能看到,患者的问题在于痰浊。要是看不到这一点,一切就无从谈起了。这就不得不说回开篇的话,为医者,要有头脑,要有清晰、理性的判断。虽然谈不上智要近仙,但至少,脑子里得有数。文老师是差远了。我希望,读者朋友们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。

好,就说这么多。我感谢你的阅读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剖析深度 栾博士怀孕讲义:怀孕四月,菊花汤    下一篇:热点镜像 300种常用中成药功效大全,低价高效,治病不求人!    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健康聚焦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