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聚焦镜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聚焦镜片 南岸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金睿:打破睡眠误区,拥抱优质睡眠

相关国内外研究表明,在全球范围内约30%的人存在睡眠障碍,10%以上达到慢性失眠标准,在中国超3亿成年人受失眠困扰,80%以上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。

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,增强免疫,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,调节情绪和维持心理健康。长期睡眠不足,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,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肥胖、焦虑和抑郁等。

本期,我们邀请到了南岸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主治医师金睿,为大家介绍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睡眠误区。

金睿,精神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,重庆市睡眠研究会委员,擅长儿童和青少年相关的行为与情绪障碍、器质性精神障碍、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、精神分裂症、分裂型障碍、抑郁发作、躁狂发作、双向情感障碍、神经症等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治。

为什么睡眠如此重要?

睡眠是人体修复的“黄金时间”,与饮食、运动并列为健康的三大支柱。

大脑清理站:睡眠时,大脑通过“类淋巴系统”清除代谢废物,巩固记忆,提升学习能力。

免疫力加油站:深度睡眠中,免疫细胞活性增强,帮助抵御病毒。

情绪调节器:睡眠不足会导致焦虑、抑郁风险升高,而充足睡眠能稳定情绪。

代谢守护者:长期缺觉可能扰乱血糖调节,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风险。

这些睡眠误区,你中招了吗?

误区一:必须睡满8小时

很多人认为只有睡满8小时,才算睡够了。但事实上,每个人所需睡眠时间因人而异。

对于成年人,普遍睡眠时长在7~9小时,但这并非绝对标准。更重要的是睡眠质量,用“睡眠周期”衡量更科学。

一个睡眠周期约90分钟,成年人通常需要4~6个周期。例如,有人睡六个半小时(4.5个周期),醒来后也精神饱满。所以,不要盲目追求8小时的睡眠时长,而要关注睡眠周期的完整性。

误区二:睡前喝酒助眠

酒精看似能让人快速入睡,实则是睡眠“杀手”。酒精进入人体后,虽能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,使人快速进入浅睡状态,但很难进入深度睡眠。后半夜往往会出现易醒、多梦等情况,第二天醒来还会有宿醉感,更加疲惫。

睡眠过程中的大脑需要进入稳定、有序的休息状态,而酒精干扰了正常睡眠节律,破坏了大脑的自我修复过程。

365建站

正确做法是睡前2小时避免饮酒,给身体一个纯净的睡眠环境。

误区三:熬夜后补觉能恢复

偶尔熬夜后补觉,可能会感觉精神有所恢复。然而,长期如此,会打乱生物钟,引发“社交时差”,导致内分泌紊乱。

长期熬夜打破生物钟,使身体的各项机能陷入混乱。比如,周末熬夜狂欢,周一早上却怎么也起不来,工作学习效率低下,这就是生物钟紊乱的表现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正确做法是保持作息规律,早睡早起,周末早上即便晚起,也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,维护生物钟的稳定。

误区四:打鼾等于睡得好

在很多人印象里,打鼾意味着睡得香。但实际上,打鼾在男性及肥胖人群中较为常见,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。

频繁打鼾会导致身体缺氧,进而引发心律失常、高血压等健康问题。睡眠中的缺氧状态会干扰大脑的正常休息,影响第二天的情绪和认知功能,使人容易烦躁、注意力不集中。

科学改善睡眠的六个技巧

1.固定作息: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,周末偏差不超过1小时;

2.打造睡眠仪式: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,尝试冥想、阅读或温水泡脚等;

3.优化睡眠环境:卧室温度18℃~22℃最佳,使用遮光窗帘,选择透气床品;

4.控制饮食:睡前4小时避免咖啡因、尼古丁和油腻食物,少量热牛奶或坚果有助放松;

365站群VIP

5.合理运动:白天适度锻炼(如快走、瑜伽等),但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运动;

6.心理调节:写“烦恼清单”释放压力,练习“4-7-8”呼吸法(即吸气4秒→屏息7秒→呼气8秒)。

注意!这些是需要就医的信号

若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咨询专业医生:

1.连续1个月每周失眠≥3次,且影响白天状态;

2.夜间频繁憋醒、晨起头痛(可能为睡眠呼吸暂停);

3.日间无法控制地嗜睡(如吃饭、说话时突然睡着);

4.睡眠中存在梦游、尖叫或暴力行为。(资讯)

(文/肖亚平 江艳)

编辑:周晋羽责编:王峻 审核:毛丹



上一篇:聚焦镜片 央视曾曝光的“毒洗发水”! 容易导致头发脱光, 难怪头发越来越少    下一篇:剖析深度 为什么年过50的女人都爱戴帽子? 看完她们的“无帽造型”, 我懂了    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健康聚焦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